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拟对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名单,沙湾市人民检察院位列其中。近年来,沙湾市人民检察院以创建全国“文明接待室”建设为载体,坚持打造更有温度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用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努力打造检察特色的“枫桥经验”,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示、检察公信力明显提升。
一、夯实基础建设,打造为民服务“一站式”新体验。“建成并投入运行12309检察服务中心、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和案件查询系统,减少人民群众信访奔波劳累之苦。”2021年9月9日,检察长李国金在沙湾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2018年,该院率先完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实体大厅与网络平台齐头并进,整合控告申诉、司法救助、国家赔偿、法律咨询、律师接待等职能,着力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检察服务。为方便接待群众来访,先后投入资金40余万元,设立候谈室、检察长接待室、信访听证室、律师接待室、远程视频接访室等便民接待场所。党史学习教育中,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推出便民宣传栏、便民服务角、文明服务承诺卡、一次性告知卡、饮水机、应急药箱、检务公开触摸屏、预约接访公示屏等12项司法便民措施,为来访者提供一个优雅、舒适、方便、容易平缓心情的谈话氛围。
二、做实热情服务,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要求。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软环境”,工作人员着装上岗、文明接待,通过落实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声热情问候、一杯热茶相待的“四个一”工作法,开展 “五心”服务(接待热心、服务真心、执法公心、工作细心、劝导耐心),切实营造出热情亲切、温馨和谐的接待环境。对群众来信来访实现“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对群众的事情坚持“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让群众“少走冤枉路、不走回头路”。2018以来,接待处理首次信访157件182人次,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100%。
三、抓实首办责任,形成全院“大信访”新格局。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指定接访和点名接访。控申部门在了解来访者的意图和要反映的问题后,指定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或检察官接待,来访者也可以直接点名让检察人员接待,增强信访接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信访接待力量,形成全院“大信访”的格局。推动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接访下访包案常态化制度化。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可能影响本地区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百分之百实行领导包案。采取预约接待、下乡接访、设点接待等接待方式,完善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强化源头治理。2018以来,检察长接待89件次,批办接待日信访案件54件。
四、落实访诉分离,创新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新模式。形成“简单案件一人办,复杂案件科室办”的模式,由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负责涉法涉诉信访审查受理,其中疑难复杂案件通过科室讨论决定。从诉求性质、职能管辖和级别地域管辖三个方面审查甄别,确定管辖单位,为分流做好准备。健全信访分流制度。对于属于“诉”的信访案件,及时告知信访人相应法律程序,属于本院管辖的及时启动法律监督程序,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规定及时分流,为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属于“访”的信访事项,按照信访制度有关规定办理,告知当事人向管辖部门反映情况,做到不敷衍、不推脱,加强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问题,耐心解释、消除误解。
五、抓实司法救助,彰显检察人文关怀新温度。充分履行监督职能,依法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将国家司法救助带到群众身边、进到群众心里,化“被动”为“主动”。针对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少的问题,及时转变工作观念,把“坐等”依申请救助为主的救助方式向“走出去”依职权救助方式转变,由因访救助向因案救助转变,建立与业务部门司法救助内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